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2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超越美国?》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目前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学院任教的经济学者于贝尔·泰斯塔尔此前曾在法国驻日本、中国、韩国等大使馆担任经济参赞多年,对亚洲经济颇有研究。他也曾参与制定欧洲贸易政策。日前,他接受了本台采访,介绍自己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观察与分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问:中国经济超过美国仍有可能吗?

泰斯塔尔答: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的年代虽然已成过去,但追赶型增长仍有空间,中国仍有可能在未来15年到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讨论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忽略一个概念,那就是追赶型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

问题是这个时间点在哪里?纵观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会发现,这种情况发生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中国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就是说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个重要水平,但与美国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基于这样的分析,有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在未来15年到20年,还有很大的追赶型增长的空间。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中国既不是韩国,也不是日本,而是一个大陆。中国有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这些地区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因此,分析中国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我们分析日本、韩国这种规模的国家那样去推理。

这样看的话,我认为中国应该还有大概15年左右的追赶型增长空间。但中国是否会超过美国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但我认为,这是可能的。

问:但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

答:这是因为中国的追赶型增长有很多掣肘因素。有一系列掣肘因素导致中国经济不再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首先是人口要素,中国的人口形势走到一个重要拐点,这对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

其次,城市化也是一个掣肘因素。城市化建设曾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实现增长,但现在正进入一个减速阶段。

第三个掣肘因素是消费。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仍然不足,近期虽有小幅增长,但还不够。在其他国家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消费,仍难以在中国形成动力。

问:但中国经济也有一些重要的反弹动力。

答:从财富的角度说,中国还有追赶型增长的空间,而且中国企业家的活力非常了不起,非常与众不同,他们开创出新的经济模式。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中国实体经济中,而且反映在数字经济中。如今在数字领域实力超群的两个领跑者是美国和中国。在这个领域,中国不是在追赶,而是已经遥遥领先,有巨大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