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3日发表题为《西方试图孤立俄罗斯未能成功》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组建了一个看似势不可挡的全球联盟。相比之下,俄罗斯似乎被孤立了。

但西方从未像最初看起来那样争取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支持。许多“中立”国家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或外交支持。甚至一些最初同意谴责俄罗斯的国家都认为这场战争是别人家的问题,并且自此走向更加中立的立场。

一年过去了,情况变得越来越明朗:尽管西方的核心联盟依旧稳固,但它从未说服世界其他国家孤立俄罗斯。

世界没有一分为二,而是四分五裂。一个庞大的中间派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主要是欧美的问题。这些国家并没有将这场冲突视为关乎存亡的威胁,而是在其造成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剧变中主要致力于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幅景象让人想起冷战期间的许多中立国家。而现在,世界相互联系得更加紧密。全球通信、经济联系和安全连接的规模和复杂性为西方的对手提供了多得多的机会来获得影响力。

起初,西方的经济制裁似乎可能会削弱莫斯科持续作战的能力。但制裁并没有像西方希望的那样具有破坏性。美国非营利组织“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收集的数据显示,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出口远远高于战前水平。总之,在经历了冲突爆发后最初的下降阶段之后,贸易水平出现了反弹,这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国家仍然愿意与俄罗斯开展贸易。

纵观非洲、拉美、亚洲和中东,许多与美国和欧洲有着牢固官方联系的政府并未将这场战争视为全球威胁。相反,他们把自己定位为中立的旁观者或仲裁者,尽可能地保持灵活性。

亚洲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拒绝在最初的联合国表决中谴责俄罗斯。战争之初,美国要求印度减少从俄购买石油。自那以后,印度不断拒绝站队。海湾国家虽然与西方一道投票谴责俄罗斯,但此后,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寻求充当中立仲裁者。

尤其是迪拜,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的一个中心——西方制裁无法触及的避风港。沙特也说,它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使这会导致它与美国的长期关系出现摩擦。

近一半的非洲国家在联大投了弃权票,或者没有参与谴责俄罗斯的投票,这表明许多国家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是非观。俄罗斯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和硬实力赢得了朋友。

与美国有着长期关系的拉丁美洲,大部分都与美国一道投票谴责俄罗斯。但近几个月来,裂痕开始凸显。哥伦比亚最近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向乌提供武器的要求。上个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巴西时,巴西总统卢拉拒绝表示支持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