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跑向现代化 说中国战略导弹山寨的闭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 网站

  2月21日刊载该机构副研究员米切尔-拉什卡(Michael Raska)的文章,文章题为:“从复制到创新—— 中国弹道导弹的现代化”,文章称,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国防工业领域改革推动下,中国弹道战略与战术导弹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第三代,不仅研发了东风-31D等先进战略弹道导弹,也正在测试部署东风-21D等战术弹道导弹。

  外国专家文章称,虽然人们认为中国远程导弹与核力量发展保守而缓慢,但其国防工业现代化进程却显然一直在稳步发展。

  有报道称,中国正通过发展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多样化、增加精确性、部署多弹头导弹、升级弹道导弹防御反制设备(例如诱饵弹、箔条弹、干扰装置、热屏蔽等突防装置和机动再入飞行器以及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等措施,有选择的增强其战略和战术导弹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在发展、测试与部署多种新一代固体燃料路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如加装有核弹头的东风-31与东风-31A导弹。

  其还在研发新级别的常规弹头短程弹道导弹与中程弹道导弹,如东风-21的衍生弹。这些都是机动导弹,配备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其射程更远,制导更精确,还可善于利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弱点。

  外国专家文章称,作为中国导弹与核力量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在致力于研制潜射弹道导弹,如巨浪-2导弹,并测试了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还在进一步研发反卫星武器能力。

  随着中国战略资产的持续与分阶段现代化,中国计划通过改善其核力量生存能力,强化自身最小威慑姿态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多样化其导弹攻击能力与机动性,并制定创新型反介入/区域拒止非对称作战概念与理论,以便缩小其与占有技术优势的敌对者和周边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指美国俄罗斯日本

  中国在战略资产及能力现代化质量上的进步,应该以中国国防工业的转型——特别是过去十年来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观察。

  自上世纪90 年代末以来,北京就开始逐步把竞争与全球化元素引入中国军事工业领域,以打破中国传统国防工业企业的垄断局面。

  中国国防工业领域改革一直遵循两大政策概念:(1)四个机制: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2)“寓军于民”或将军事潜力置于民事能力之中的概念,即国防工业被整合进更广泛的民用经济中。

  外国专家文章称,这种改革基本上提高了中国军事太空系统研发效率,推动了中国民用和商用太空项目部分组件之间技术转化。除此之外,国防工业改革还使中国得以规避现有敏感军事技术出口控制和限制,尤其是空间和卫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