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青岛”舰在东部海域披波斩浪航行。

当民营企业凭着一腔爱国热血为部队应急生产护航巡逻艇后,后续生产热情却并不如军代局想象的那样高涨。

原因很简单,由于竞标考核留给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大,有限的船台如果生产军品,必将放弃几个高利润的民船游艇项目。

一边是军方打破“门户之见”的真诚热心,一方面是民企效益第一的不变理念。更让军方代表和广大民企老总头疼的是,军品作为特殊商品,有着特殊的准入制度和研制标准,行业准入制度是横亘在民企“参军”之初的第一道障碍。

“国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初期,我主动向军代室领导介绍自己企业的特点,并想通过军代表了解类似军品的订货情况,甚至还提出过要看看设计图纸。”

提起自己企业的“参军”历程,浙江某电机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讲了一个令所有军代表都笑不起来的笑话。一个连保密认证都没获得的企业,根本无权查看重要部件的设计图纸,更别提进入军品生产领域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坚定不移。民营企业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技术传播速度较快的体制,有利于提高军品质量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这正是我们打破门户偏见的初衷。”某军代局政委韩国平告诉记者。

民营企业想“参军”必须获得“三证”,即保密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军工产品科研生产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