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的长短——深入敌后取敌首 红外隐形还需努力

根据《中国航空报》等专业媒体的报道,“利剑”无人机经过3年的试制后,于2012年12月在江西某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随后进行了密集的地面测试。

坊间普遍认为,“利剑”的设计理念与X-47B原型机类似。

根据资料及照片,“利剑”翼展为14米左右,外形布局采用了和X47B类似的飞翼无尾布局,具备良好的隐形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据《科技日报》报道,该机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机腹弹仓经过特殊设计,并具有自动跟踪和侦察功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而从此前公开的图片和消息来看,“利剑”无人机实现了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大量使用了各种复合材料和新工艺,这些都决定了“利剑”的雷达反射信号特征非常低,从而可以对敌后纵深高价值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可谓“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一“撒手锏”,是中国现役有人战机所不具备的。

不过,从网络上的图片来看,“利剑”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并没有采用隐形化处理,而是直接裸露在外。这样,尾喷口的高温,会导致被敌方红外传感器发现的概率增加。而试飞中的X-47B和“神经元”,尾喷口都采用了隐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