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中国,战机,中国珠海第十届航展之动态新闻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俄罗斯一样开始研发第五代战斗机且已试飞了原型机,其航空技术水平虽有不足,但早已全面超越苏-35所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无论在气动布局、航电、空战武器,还是机体结构,中国造诣都不低。即使是在长期短板的发动机上,全新的国产涡扇-15发动机进展也相对顺利,相信可以跟上歼-20战机的进度。从航空技术角度,引进苏-35最多只是考察了解,与大幅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关系不大。

  引进苏-35的真正原因并非技术,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相对不足的产能。尽管中国空军现在已经拥有超过600架第四代战机,每年还要接收至少50架,但这一速度近年来受到了同样有迫切换装需求的海军的影响。受限于“太行”发动机的产能,中国每年交付的歼-11/15/16系列重型战机不到30架,原本全部交付空军,现在却要分出产能装备陆基海军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团,加上早年采购的苏-27UB教练机业已老化,必须生产部分歼-11BS双座战机替换……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多的产能就几乎被瓜分殆尽——然而中国空军还有至少1000架旧式战机亟待替换,换装的步伐不能有丝毫放松。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求助外援为中国空军生产战机,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与外界猜测不同,中国空军对苏-35的原装雷达等电子设备毫不感冒——俄罗斯作战飞机的玻璃座舱化在苏联解体时刚刚走上轨道,但极端经济困难大大拖延了进展。随后的困境使得它们既不够先进,又不完全兼容解放军的作战体系和标准,使用中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因此根据不少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方最初希望只采购裸机,遭到拒绝后又改为使用符合中国标准的俄制设备,目前中俄在合同中争执的就包含这一点。至于价格,不缺外汇的中国倒没有那么敏感,只要能按时按标准交货,俄罗斯应该会对合同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