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突然与中国翻脸了,现在都搞到了悍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的程度?
美国政治精英圈最常见的说法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中国接触,并且长期认为这种接触带来的市场经济繁荣将最终导致中国的政治自由化,但是他们现在彻底失望了。
老胡认为,这样的解释半真半假,它既是美国政治精英圈选择性的自我美化,同时也是他们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对抗中国的一种道义动员。
大家知道,中美关系的改善始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当时处于冷战高峰。华盛顿主动接近北京,首先是冷战形势逼的。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对立十分尖锐,但是中美改善关系重塑了亚太地缘政治格局,进而影响了美苏冷战的总态势,这是华盛顿当时的真正目标。
资料图: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中美两国社会形成很宽的接触面,美国和西方的思想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一系列碰撞、交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摸索扩大的时期,也是美方对于接触中国的多重效果“想得越来越多”的时期,但是借助中国的力量增加对苏斗争的筹码,仍是美方对华关系的最大考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
冷战结束后,美国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的战略理由不复存在,整个9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心是消化冷战成果,用推进北约东扩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在这个时期引起美国资本的浓厚兴趣,2001年中国入世,美国资本的利益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成为了美国IT新兴产业的最大延申市场,美国娱乐业、包括知识界名人也开启了从中国市场获益的大门。
要我说,美国保守派精英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敌视,但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抑制了这种敌意的扩散,开明派精英则大力宣扬与中国接触有利于最终和平演变中国。从整体上说,美国对这种主张一直将信将疑,美国体制的复杂性构建起对华接触加防范的政策平衡。但利益始终是主导性的,对华关系的利益扩大支持了接触论。
反恐战争之后,大国竞争意识在美国重新得到强化,奥巴马执政期间,中美接触论已经不断遭遇挑战,“亚太再平衡”就是这种变化在美国对华战略上的反映。中国崛起逐渐到了美国战略忍受力的临界点,特朗普政府有着民粹主义的出身,而民粹主义的特点就是把问题简单化,标签化,只顾其一不计其余。华盛顿将中国断然确定为美国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出现根本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