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们看到企业迁址的目标地主要还是亚洲,如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中国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而西方几乎没产生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目前高科技已经受到了更密切的关注。我在第二期节目里提到过“公平竞争环境”,这意味着欧洲要收紧对中国靠并购获得技术的限制,达到与中国相近的水平。
我已经多次亲眼目睹这种案例,即使没有被并购,许多采取短期管理策略的公司非常贪婪,它们会继续同意转移技术,从而换取更多销售。
但是,技术匮乏使得中国发展受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旦中国引领了某个领域,风水就会轮流转。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觉得“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么吓人,再说一遍,华为5G技术就是典范。
具体的例子,英国数字化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 )估计英国政府的政策会使5G网络建设倒退三年,并为此额外付出高达20亿英镑的花费。
在德国,真正的问题是,哪些将依托于5G网络,并随之姗姗来迟?
整体而言,我对被过度炒作的5G相关话题是保持谨慎态度的。但万一“工业4.0”或者无人驾驶技术时代到来,而5G的实时网速是关键的推动要素呢?这不仅会损害终端用户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会伤害德国的关键产业。
到目前为止,据说德国总理默克尔不愿意追随英国脚步。许多观察人士担心中国会对我们的汽车产业采取报复性措施,但我认为默克尔更担心的是,如果5G的推出再次落后,德国工业整体的发展,包括汽车行业,怎么办?德国4G的覆盖率本来就已很糟糕。相较而言,英美产业是由庞大的第三产业支撑的,所以它们可能不会感觉受太大影响。
这只是无数例证中的一个,而大部分是不为人所知的,更不用说深明其意了。
德意志银行估计,五年内技术领域的鸿沟仅给美国就会造成3.5万亿美元的损失:中国市场需求的流失、将全球产业链转移出中国的成本,以及两套截然不同的技术标准造成运营成本上浮。这个数字相当于疫情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的全年增长。
总结:岌岌可危的架构花了四十年才建成。最终稳定状态是怎样的,大部分仍处未知状态,更不用说转型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硬脱钩的连带效应
从更大范围来看,更多连带效应会产生:
·外部压力可以推动欧盟一体化,增强欧盟的话语权。当前,欧盟虽然是最大的经济体,但政治话语权相对而言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