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和保障作用。根据发展阶段性特征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导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推动经济发展向国内需求主导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思路,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递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充分汲取我国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的经验,是对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必将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战略导向和保障作用。

深刻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现实基础和内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市场规模巨大。随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实现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的需求基础。我国储蓄率仍然较高,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3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的供给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体现在经济运行上,就是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使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使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进一步提高,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体现在社会再生产上,就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在生产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流通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必须有效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

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出口市场,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制造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要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