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亚那堆“斯坦”国就更不胜枚举。比如小小一个乌兹别克斯坦,开放社会基金会已累计投入超过4000万美元。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是中亚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国,苏联时期其棉花产量占到了苏联总产量的70%以上。2005年西方国家就图通过当年5月的安集延骚乱发起颜色革命,失败后又于2007年再度拿棉花问题做文章,以BBC为首的西方媒体经过一系列串联,大规模捏造所谓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存在强制童工奴隶劳动,并声称这种强制劳动是在政府地直接管理下实施的,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国家政策”。随后,欧洲和美国的诸多产业标准制定机构、跨国企业和供应商应声而起,群起抵制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其中自然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H&M和阿迪达斯等企业,以及最近广为公众知晓的瑞士良好棉花协会。

是不是很眼熟?眼熟就对了。这就是中国新疆棉花事件的翻版。或者说,2007年西方国家在乌兹别克斯坦搞出来的棉花风波,就是这两年新疆棉花风波的预演,他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小试牛刀,这些年开始在新疆搞“试点推广”,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类似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这种以社会公益为敲门砖,用巨额金融资本为铺路石,拉拢西方国家把持下的世界传媒体系为外援,以颜色革命为己任的组织,在西方国家实在是多如牛毛,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全国国际事务民主研究会、自由之家、国际共和学院、国际开放商业结构委员会、良好与可持续金融环境研究所,包括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下属的开放社会学院等等,数量多到念得快了容易咬到舌头的地步。

直说了吧,冷战从未真正结束过。这些冷战期间就培养起来的“百万漕工”,没有哪怕一天真正消停过。

最后用索罗斯本人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吧——

“我对打败当下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