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评】近日召开的中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引发热议,他认为,年轻人不爱进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因此建议中国各层面应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

侨报网评:中国制造业人才荒 破局还需“对症下药”

2月2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总量达到了31.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资料图为工人在泉州一工厂流水线作业。(图片来源:中新社)

这届年轻人“看不上”制造业,并非他们怕吃苦。其实,配送行业的劳动强度并不低,风里来雨里去,面对客户的百般刁难几乎是他们工作中的常态。2021年北京一位官员曾“客串”一天外卖小哥,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太累了”。尽管如此,这届年轻人还是弃制造业而去,说明中国部分工厂存在着劳动时间过长、工作报酬太低、工作环境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弊病。

配送行业很容易让人拥有获得感。其一,从事外卖、快递行业整体收入要高于“进厂”;其二,网络配送工种时间灵活,既契合了这届年轻人追求自由的个性,也便于他们业余“充电”、积累创业资本、思考人生方向。中国一家外卖企业推出了站长培养计划、骑手转岗计划、学历提升、发展激励奖等举措,由此深受“小哥”们欢迎。

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路上,“Made in china”的招牌亟需持续擦亮,这意味着中国工厂需要输入大量年轻血液。不过,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奔”配送行业,则让制造业未来之路打上了问号。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2200万,此外每年还有150万人逃离工厂。制造业“抢人”的紧迫心理可以理解,不过不能厚此薄彼。制造业需要人,快递、外卖也需要人。如果大量劳动力从配送行业流往制造业,那前者就可能人手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运行和民众正常生活。

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具有什么优势,偏爱什么工作,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如果制造业不能匹配年轻人就业诉求,即便一时招来了他们,但终究留不住他们。再者,与快递、外卖行业相比,制造业整体门槛似乎更高一些,尤其技工人才还须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和扎实技术功底。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抢人”,无助于制造业走上振兴之路。

要缓解中国制造业人才荒,归根结底还得靠各路企业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时间、完善劳动保障、拓展晋升空间、拓宽深造渠道等方式提升自身吸引力。当“进厂”打工让人有里有面儿,有前途又有钱途时,一些有技术功底或有志制造业的年轻人,择业天平才会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