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去读职校还是读大学,一些重点大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求,安排学生去读预科,按照这个计划,大学生可以在21岁左右毕业,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提早了一年,能够节省社会和教育资源。

我们家长对于教育内卷的抱怨非常多,因为政策导向使得学生学习压力下移到初中阶段。我的小孩上学的时候,初中没有多少压力,现在初中生的压力又开始不断加大。现在我们不断强调职普分流,也加剧了家长和初中生的压力。

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大的变化,而很多人还保留老观念,认为制造业流水线需要大量工人。

首先,流水线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少,制造业工人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只有5%。中国劳动力人口9亿人,而真实的情况是制造业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我们经常听到的“招工难”和“技工荒”,但实际情况是企业不愿意去做投入进行产业升级,制造业工资普遍较低、工作单调、劳动条件比较差,用低端简单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工厂应该去搞自动化而不是消耗廉价劳动力资源。

中国劳动力人口9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5年,这个数据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劳动力规模和质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和潜力。

此外,好多企业抱怨工资上涨快,用人成本不断上升,我们的经济发展就是为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百姓也不能接受工资永远那么低,所以我们的制造业更要走向高端,采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而这种情况下,九年义务教育是不足够的,我们需要提高人口的受教育年限,需要普及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

观察者网:这个倡议得到了很多网友和家长的赞同,您觉得这项教育改革在实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实际困难?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姚洋:第一个困难是教育体系的重新设计。我们需要重视教育公平和平等,政府需要回应老百姓的期待。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职业教育大部分达不到要求,一些不发达地区的职校存在很多问题,职校教育完全是“放羊”,就像个“大幼儿园”,学生的文化课没学好,学风和校风也不好,技术也没有学到。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需要的投入和资金一定是超过普通高中的。道理很简单,普高的数理化课程,师范毕业生差不多都可以教。职业高中需要操作机器的技能和了解机器的原理,因此学校需要聘请工厂的资深操作员。对于一个工厂的高级技工来说,他的工资接近一万元,而职校可能负担不了这个成本。

第三个原因,中国职校学习德国搞双元制,实际操作起来企业很理性,企业里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职高生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