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对抗中国影响力”,将在此次访问期间正式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便是此次拜登亚洲之行的“重头戏”,但因缺乏市场准入等实际内容而饱受质疑,吸引力大打折扣。

“印太经济框架”的构想最早由拜登在去年10月27日出席第16届东亚峰会时提出,旨在与亚太国家建立经济联系,解决数字贸易、供应链弹性和环保技术等问题。《纽约时报》称,美国官员希望许多仍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国家加入。

该框架还关注劳工和环保标准等问题,但《纽约时报》指出,如果没有降低贸易壁垒的好处,其他国家可能不愿意做出代价如此高昂的承诺。《华尔街日报》指出,该框架没有降低关税或开放美国市场等激励措施,对于取代中国这一最大贸易伙伴没有帮助。

美媒炒作拜登亚洲行“对抗中国”,中方强硬警告

5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上,拜登同东盟领导人在白宫合照。图自IC Photo

“我认为很多合作伙伴会看到这份清单并说:这是一份很好的问题清单。我很高兴参与其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负责经济的高级副总裁马修·古德曼 (Matthew P. Goodman) 告诉《纽约时报》,“但是,我们会从参与这个框架中获得任何切实的好处吗?”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太研究高级研究员希拉·史密斯说:“最重要的是,美国并没有参与市场准入。这是该地区正在寻找的东西。”

《韩国时报》20日指出,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意味着韩国在安全方面依赖美国、在经济增长方面依赖中国的政策可能不再站得住脚,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可能越来越难”。韩国必须向中国保证,如果韩国向美国倾斜,这不会妨碍中国的核心利益,但这对誓言要加强韩美同盟的尹锡悦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考验。

泰国《曼谷邮报》14日指出,鉴于缺乏市场准入等问题,东盟十国中预计只有新加坡和菲律宾将成为“印太经济框架”首批签署国家。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长阿兹明·阿里13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马来西亚认为拜登提议的“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他认为更重要的直接机会是通过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来吸引全球公司的投资。

“拜登的亚洲政策缺少的是经济上的参与。”《华尔街日报》援引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学者、前奥巴马政府官员杜大伟(David Dollar)观点指出,“中国正在制定新的贸易协定并加大参与力度,美国却没有行动。亚洲国家总体上对孤立和遏制中国不感兴趣,也不希望发生新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