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青松】

中亚似乎不太平。

近期,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的纠纷日益“公开化”,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7月12日,俄哈总统进行电话交谈,重点讨论了双边合作的热点问题,并确认将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和联盟建设,以及在贸易、经济和能源领域持续实施具体项目。

虽然会谈之后发布的通稿很简短,但这一举动显然可以被视为俄哈领导人有意对近期两国关系出现的“反常”进行及时止损与政治纠偏。

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俄哈关系正在经历一系列新考验,但预料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哈萨克斯坦也不会像外界猜测的那样走向所谓的“乌克兰化”。

俄乌冲突以来,俄哈关系的“槽点”

这段时间以来,俄哈关系产生“裂痕”主要与一系列事件有关。

7月初,哈萨克斯坦财政部公布从其领土运送货物到俄罗斯的核算规则草案,其中规定或将禁止向俄出口遭到西方制裁的货物。虽然这份文件草案还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但舆论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其视为俄哈关系裂痕的新“证据”。

随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表示要强化石油出口路线多样化,并建议欧盟进口哈萨克石油以取代俄罗斯石油。媒体的解读是,哈萨克斯坦此举有意在石油运输通道方面“去俄罗斯化”。

就在托卡耶夫表态的第二天,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法院以环保技术问题为由,下令里海管道联盟输油管线暂停运行30天。由于哈萨克斯坦出口到欧盟(主要是南欧国家)的石油,约有三分之二是通过里海管道联盟输油管线输送的,这项法令将导致哈每天130万桶原油(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1%)无法交付,也会让哈失去约4%的年度预算收入。

随后,哈总统托卡耶夫还宣布将退出1995年签署的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而早前媒体还在炒作哈萨克斯坦可能退出欧亚经济联盟。

万青松:俄哈关系的“裂痕”有多深?

黑线即为里海管道联盟(CPC)管道。图片来源:德克萨斯大学

在外部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些“反常”举动进一步放大了俄哈关系的裂痕。

有俄罗斯媒体历数俄乌冲突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反常”举动,包括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仅不公开支持俄罗斯,拒绝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而且还与欧盟磋商防止对俄制裁的影响波及哈萨克斯坦自身。

早在4月初,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苏莱曼诺夫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哈不会成为俄罗斯规避美国和欧盟对俄制裁的工具。随后,美国副国务卿访问哈萨克斯坦,哈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当面感谢美国在尽量减少制裁对哈经济影响方面采取灵活立场,尤其是充分考虑了哈美的合作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