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在于,愈演愈烈的通胀问题逐渐成为美国人难以承受之重。由于民主党的政策失误、俄乌冲突的影响,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日渐脱离美国掌控等因素带来的结果,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美国国内通胀指数达到40年来的新高。

被人称为“世界央行”的美联储,面对这种局面也失去了调控能力,尽管一再加息,也未能击退通胀猛兽。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通胀问题,只剩下两个方法。一是,向中国妥协,通过取消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等手段,降低中国商品在美国国内的价格,从而改善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打击国际能源价格。由于石油、天然气是现代工业中的基础原料,其价格的上涨会直接传导至消费品终端。从源头上打击能源价格,就能达到降低通胀的目标,这一点,也需要中国的配合。

其次,在特定经济问题上,拜登日益倾向于与中国合作,但迫于政治正确,没人敢于明言。美国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遏制中国的整体思路并没有改变,甚至在打造“对华经济包围圈”方面,美国也没有停止。

但是,在进口中国商品,打压国际能源价格方面,拜登政府流露出了与中国合作的意向,这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激烈的争吵。

以美国财长耶伦为首的一派,希望早日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先解决通胀问题。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为首的一派,则把关税视作与中国谈判的工具,坚决不肯让步。

但争吵归争吵,通胀问题带来的压力确实是让白宫不堪重负,于是,拜登越来越急于实现中美高层会面,原来美国社会炒作的、所谓“中国未完成对美采购目标”等话题也渐渐无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