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韩国外长朴振近日表示,为了筑牢韩中关系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拉近两国人民之间、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一说法背后反映的现实问题是,最近几年,韩国公众的对华认知急剧恶化,尤其是在保守派政客急于争取的年轻选民中间。

2020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韩国对中国的评价是最负面的。在各个年龄段中,韩国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认知要超过年长者。据媒体报道,调查的14个对象国中,韩国是唯一的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韩国国内的一些民调结果也与此吻合。韩国年轻人对华认知负面这一趋势值得重视,因为这很有可能将影响到未来的中韩关系发展。

韩国年轻人对华持负面看法的原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看,在美西方对华开展妖魔化外交和黑色宣传的大背景下,在外交上追随美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照搬美西方的韩国自然也不会形成正面的涉华认知的大环境。放在韩国社会来看,在全年龄段的涉华负面评价都很低的情况下,年轻一代的对华认知当然也会被裹挟。

从直接原因来看,最近几年中韩之间的确出现了一些摩擦,诸如“萨德”问题、历史认知差异、文化宗主权争论、环境问题等。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来看,这些争议也主要发生在中韩之间。一些人认为,“90后”与“00后”的韩国年轻人更加重视大气污染、传染病等民生威胁,还有一些韩国年轻人受美西方舆论宣传影响,将疫情的流行暴发归咎于中国,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他们对中国的负面评价。还有人认为,韩国年轻一代是在民主化之后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也有反感,等等。

笔者认为,除此之外,韩国年轻人比上几代人的对华认知更负面,与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涉华负面教育有根本联系。从时间点上看,自从2003年中韩之间出现高句丽归属的争论后,韩国教育部于2005年5月出台了《强化历史教育方案》,此后出版的韩国各种中小学教材都大篇幅地将中国定性为“歪曲历史”的国家。而且涉华负面叙事不仅涉及历史教科书,还广泛分布在地理类和社会类教科书中,甚至宗教学、哲学、国语等教科书中也涉及较多。这些教科书结合在一起综合构建了一个整体“负面”的中国形象。

虽然一些教科书试图用平衡的手法讲述中国,但从整个教科书的涉华叙事来看,仍偏向于负面内容为主,尤其是在历史和政治领域最为严重。韩国教科书将中国描写为一个歪曲历史、缺乏自由、内部问题丛生、与韩国存在很多问题、扩张和威胁周边国家的所谓霸权主义国家。鉴于韩国年轻人缺少对中国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因此更容易受教科书上对中国负面描述的影响,这给了韩国学生对中国离谱的想象。疫情前笔者有一个韩国朋友带着高中生的儿子来中国旅游,该同学归国前感慨见过的中国与接受教育中的中国大不相同。由此观之,今天这一代韩国年轻人都是在国内新的涉华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意味着,如果这种教育持续下去,韩国年轻人从小便被构建起对中国的负面想象,这毫无疑问将影响未来中韩关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