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7导弹何以令美军寝食难安?高超音速配钱学森弹道突防美国反导系统已形同虚设!(下)杨承军教授还提到,“在我国没有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战略需求和主观意志的情况下,射程 2000多千米的‘东风’17并不会 搭载核弹头。”也就是说,该导弹 目前使用的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并不 是核弹头。想来也是,射程只有 2000多千米,并不能打到目前我们最大的潜在对手的本土,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很显然,“东风”17导弹的综合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世界最顶尖的水平,将会迫使美军进一步加大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的投资力度,使得其无法再按照自己的节奏保持技术优势。那我们具体看一下它的外形, 其最大特色莫过于弹体前三分之一 处的三角形截面体,和过去不是尖锥形就是球形的弹头大相径庭。从正面看,这个三角体类似鸭嘴兽的嘴巴,长长的、扁扁的,显得很萌,但从侧面看,其底部平滑,并在尾部安装两片小型尾翼——用于调控水平和垂直方向飞行姿态的气动舵面。这种气动外形,学名叫乘波体,就是采用三角流线形结构, 在高速飞行时形成附体激波,飞行器前缘平面与激波上表面重合,如同骑在激波波面上滑行,依靠激波的压力产生升力,看起来就像冲浪或者骑乘一样。乘波体是高超音速滑翔武器(HGV)独有的特征,非常适合高超音速飞行,像美国发展的X-51A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因采用乘波体外形,干脆绰号就叫“乘波者”,而俄罗斯最新研制的“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也采用乘波体外形。 “东风”17的头部变成乘波体,显然表明它属于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也就是速度超过5马赫。有心人注意到,“东风”17的助推段与火箭军现役“东风”16中近程导弹没什么区别,似乎暗示其借用“东风”16的一级固体发动机充当助推级,追求达到最高极速。乘波体外形设计兼顾升阻比和容积率,可装载大威力常规弹头进行高超音速滑翔,具备灵活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机动变轨,其外壳明显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能耐受数千度高温和激光照射,可以克服高超音速飞行“气动热”问题。 据推测,“东风”17的发射流程可能是点火后快速钻升至临近空间,乘波体与助推段分离,在稠密大气层内高超音速机动,自动规避反导系统并对预定目标实施打击。 我们从“东风”17的乘波体尺寸看,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亦可换装更多诱饵弹头,一次性发射数枚“东风”17,届时分导弹头的数量将成倍增加,超出反导系统的最大拦截能力,形成局部导弹突防优势。 更重要的是,“东风”17的乘波体载具如果确认自带动力的话,就会使飞行中段持续改变航向和高度,意味着它没有“稳定”的弹道中段, 这还没考虑到乘波体的极速飞行能力,能从任意方向和不同高度接近目标,令传统中段反导武器失效。田剑威老师在2019年第12期 《坦克装甲车辆》发表一篇文章《东风17展现中国火箭军“低调华丽》,里面有提到:冷战时 期,美苏也都进行过许多实验,但受限于飞行控制计算能力和材料限制,双方后来都把精力放到能快速攻击对方内陆的洲际弹道导弹上。 根据设计意图和作战需求不同,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最高飞行速度可达 10~25马赫。在设计上为了增加机动性,某些型号还会加装小型推进 发动机,特别是各国研发中的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不仅能让武器射程 进一步延长,而且还能增加末端弹道机动性。日本军事专家田中三郎认为, 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另一项优势就是弹 道顶点高度远低于常规弹道导弹,对 于陆基远程预警雷达来说,捕获高超 音速滑翔武器的有效距离会跟着大 幅缩短,这代表敌方需要投入更多 预算和资源建立与维护空载/轨道监视预警系统,才能有效发现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以现有陆基或海基早期预警雷达为基准,一般来说,可在命中14分钟前侦察射程3500千米 左右的弹道导弹发射轨迹,但如果换成飞行高度较低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有效预警时间就缩短为4分钟。2020 年10月18日,《南华早报》报道称,我军新型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已部署至东南沿海地区,将会覆盖整个台海,以及西太平洋和日本部分地区。取代了部署于此的东风11导弹和东风15导弹。据悉,这两款导弹在东南沿海部署了已有几十年,应该说是劳苦功高了。最后我们说,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使命源自责任,以优质的服务传递每一份快件。我们的宗旨是,以射程求发展,以精度求信誉。东风-17不仅意味着中国在弹道导弹领域,走在了世界尖端。还意味着中国在材料学、风洞测试等领域也走到了世界前列。而领先的背后则是硬邦邦的科研实力。关于它的战略意义,还是那句话,有了它,可以不欺负别人,但别人也别想欺负我们了。也正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认为的那样,东风17导弹可以更好地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