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就造航母,从辽宁舰福建舰总建造师。金一南:80后航母总师王硕威国宝级天才!(上)有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25岁就打造航母,攻克世界级难题, 32岁成为航母总师,让人极其吃惊的是,他居然是一位80后,今年仅42岁,对世界各国而言,50岁以上的航母设计总师,其实都已经算是年轻人!他,就是王硕威。王硕威,男,汉族,1980年1月生,高级工程师。 现任国产航母福建舰总建造师。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到参加工作以来,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在2019年一期央视节目中,军事专家金一南提到,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1980年出生。“80后”,“第三艘航母”,这样的字眼结合起来,让大家十分感到好奇和震惊,毕竟这样年轻的航母建造师,世间屈指可数。我们说航空母舰被视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尤其是对一个国家全部工业实力的总体考核。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完成一艘中型航母也就是5万吨级以上的航母的独立设计建造,拥有完整的独立的自主产权,那么可以这么说它的综合国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国的台阶。求学时的王硕威, 每次看到国外航母的照片, 都梦想有朝一日能为国造航母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毕业后, 他学的应用电子专业在当时可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 。身边的同学纷纷选择去北上广的高薪企业, 他却偏偏来到位于武汉的701所。在这儿我简单地给大家提一下701所,701所也就是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今年ai在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所内建有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噪声振动试验室等部级试验检测中心。在701所, 青年舰船设计人员已成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超过75% , 平均年龄不到38岁,一批年富力强的高学历、高层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推动海军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装备科研工作者的担当。我们接着说王硕威,面对周围人的不解, 王硕威内心有蓝海追梦志,确信这里研制的海上巨舰是离自己理想最近的地方。王硕威的目标也很清晰,就是努力打造中国航母,圆中国人百年来的航母梦。入所的10多年里, 王硕威和青年舰船设计师们赶上了海军装备发展的大好时机,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下饺子”。他们先后经历了三艘航母和海军装备第三代舰艇的研制任务,不负众望,迅速成长为 “ 舰船研制国家队”的 “ 中流砥柱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功底呢,当时的王硕威成为辽宁舰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他和团队成员深知, 辽宁舰的研制并非易事,解决电磁兼容设计是保障甲板作业安全的基础,是形成航母战斗力的重要前提。我们说舰船电磁兼容是个世界性难题,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及对体系化作战高度依赖的今天,舰船的电磁兼容设计难度也越来越大,并进而产生了海上作战编队内舰船之间的电磁兼容的问题。现代水面作战舰艇为提高作战能力,所装备的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系统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对于电磁频谱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工作频段宽、功率大、变频跳频工作方式多样化,这导致电子设备之间工作频段交错的范围更宽,相互间的电子频谱冲突更加严重,电磁环境更加恶劣,使得舰艇上的电磁兼容问题愈加突出。航母由于电磁收发设备和敏感设备较多,而可布置天线的舰面空间有限,大功率发射设备与高灵敏度接收设备同时工作会产生电磁兼容问题,电磁频谱冲突不可避免,电磁兼容设计难度越来越大。“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硬干”!王硕威带领团队查资料、搞仿真、做试验,全舰电磁兼容性顶层规划论证开始, 逐步摸索出一条从顶层设计、问题预测, 到多层控制、分阶段验证的设计路线, 开创性地提出了航母电磁兼容性1:1陆上联合试验。说起这个试验, 承研单位多、参试设备复杂、试验技术保障难度大。王硕威和他的团队在国内绝对算是“首次尝试”。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设计师队伍冲在了试验第一线, 从严冬腊月到烈日酷暑,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圆满完成了全部试验内容, 发现并解决了关键电磁兼容性问题, 有效化解电磁兼容设计技术风险, 为辽宁舰顺利交付做出重大贡献。 有力促进了我国舰船电磁兼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了航母电磁兼容总体设计和验证 体系,为后续海军重点型号舰船的研制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