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美国对欧洲双管齐下,既要资本回流又要产业转移,中国跟着沾光,承接一部分来自欧洲的投资和产能。美国经济结构很奇特,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超过85%,第一产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制造业占比不足11%,经济脱实向虚,实体制造业空心化严重,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赖进口,让美国尝到了输入性通胀的苦果。痛定思痛后,近几年美国喊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威逼利诱制造业回流本土。过去几十年,欧洲制造业依靠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美国展开竞争,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又被俄罗斯断气,只能满世界购买高价液化天然气,再加上欧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欧洲企业进口成本上升,7月份欧元区PPI同比上升37.9%,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称,公司已关闭位于德国的两座工厂,转而扩建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工厂,高昂的天然气价格正在推动欧洲制造业转向美国。美国具有丰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油价也在连续下跌,又不失时机地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制造业和绿色能源的刺激和支持措施,专门生产化学品、电池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公司将从这些政策中受益。有了这些补贴和廉价能源,即便供应链条件差点,欧洲企业也能忍受。资本天然就是趋利避害,此时的欧洲就像一个大“火药桶”,谁也不知道战争何时会停止,天然气短缺什么时候能缓解,地缘冲突和能源危机逼着资本流出也迫使制造业转移。欧洲天然气的使用成本是美国的8倍,如果只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制造业迁出欧洲几乎是毫不迟疑的。美国成为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赢家,吸引避险资本还接收了产业,只不过能够给欧洲企业提供良好经营条件的不单单只有美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可以。中欧贸易历史悠久,往来密切,产业互补性强,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为3.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中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集群,丰富的供应链体系,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宽松的融资环境,无不吸引着饱受煎熬的欧洲企业,今年前8个月欧盟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23.7%,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30.3%。美国“吸收”欧洲制造业成了大赢家,中国跟风吸引欧洲项目落户,凭借自身优势“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被迫“去工业化”的欧洲只能自尝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