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罗·皮拉, 译/观察者网 郭涵】

石油输出国联盟“欧佩克+”(OPEC+)近期减产的决定,不仅暴露了拜登总统七月出访沙特阿拉伯之行犯下的错误,也揭示了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那句名言的智慧与现实指导意义——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算计)。从这句格言可以推导出,针对任何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预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该国的行为将遵循自身利益,而不是任何有关友谊或怨恨的情绪表达。

多届美国政府在中东政策上的顽疾之一,就是倾向于用非常不帕默斯顿的视角来看待该地区。基于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粗暴两分法,宛如摩尼教那般死板,偏离了应灵活追求美国自身利益的政策。“欧佩克+”刚开完会,美国就有了要改变对沙特政策的声音。这种迹象正说明,美国外交思维一头栽向了“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的非黑即白模式。

2001年9月20日,小布什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向全世界喊话“要么支持我们,要么支持恐怖分子” 图自:美国白宫

沙特这个国家,尽管有主导杀害一名持美国绿卡的记者(卡舒吉)这样的公然劣迹,出兵空袭也门更是导致那个国家陷入人道主义灾难的最直接因素,沙特国内也存在“严重的人权侵害问题”。但是,沙特基本上被美国划进了“朋友圈”。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一厢情愿——认为美沙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从1945年,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苏伊士运河的美国军舰上,会见沙特首任国王穆罕默德·伊本·沙特之后,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沙特与以色列的合作——哪怕利雅得尚未追随阿联酋和巴林伙伴的做法,与以色列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也让美国那些惯常一提到支持以色列就来劲的政治势力,进一步认定沙特是美国的“好哥们”。

围绕沙特政府与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减产的决定,沙特能源大臣做出了非常能理解,经济上理性的解释,即这是出于本国的金融利益。他提醒全球衰退的风险在增加,而沙特面对原油需求大跌的前景,不想坐以待毙。按照当前的产量,需求下降会导致油价迅速跳水,这是沙特希望极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