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月通胀承前启后,美股结束“回光返照”,再度下跌,没有经济基本面支撑,也没有实质利好,反弹都不持久。10月13日,美国9月份CPI同比增长8.2%,超出市场预期的8.1%,比上月的8.3%有小幅回落。再加上10月初公布的9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6.3万人,好于预期的25.5万人,9月份失业率3.5%,处于50年来最低水平。高通胀、低失业率,经典经济学理论又有效了,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通胀和失业成反比理论,通胀还在高位,失业率还很低,更加坚定了市场对美联储将会继续加息的预期。数据公布之后,美股先跌后涨走出了“V”型反转行情,当天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没想到第二天就原形毕露,美股又集体下跌,没有任何经济基本面支撑,一个本就利空的数据能够让美股来一波强劲反弹,更偏向于“回光返照”。自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美国CPI从最高峰的9.1%、8.5%、8.3%到最新的8.2%,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却在放缓,说明加息对通胀有作用,但效果正在减弱。另一方面,10月份是美联储11月初加息前最后的“窗口期”,本月公布的各项数据既是对前一个时期加息操作的总结,也为下一步美联储动向提供重要参考。美国加息降通胀的逻辑是减少美元流动性,加息收紧信贷,抑制经济活动,从而减少就业引发失业率上升,工资福利下降导致需求降低,从而打断通胀上涨趋势。加息是世界各国应对的通胀的首选操作,为什么在美国效果不如预期?第一,利率还不够高。美联储在9月份刚刚将利率提升到3%的水平,而现阶段普遍认为中性利率在2.5%-3%,意思就是既不刺激也不遏制通胀水平,既不宽松也不限制增长,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所以称为中性利率。美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各大经济组织也下调了明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甚至还预测美国经济有陷入衰退的风险,随着加息的推进,滞后的抑制作用可能会慢慢显现。第二,就业市场表面繁荣,充分就业有待证实。虽然美国9月份失业率创新低,但是劳动参与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62.3%,这个数据比2020年2月份的63.4%还要低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并没有恢复。这些人受到后遗症的影响没有找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不会被纳入到失业人口统计里,而是按照“没有工作意愿”来计算。与此同时,企业员工病假频繁,员工到岗率不足,出现用工荒,不得不加大临时工雇佣量,并且支付更高的工资。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日前就表示,美国面临比过去更大的工资压力,失业率需从当前水平大幅上升,才能降低通胀,为此美联储可能需要比当前市场定价更多地加息。美元加息看通胀和就业,而当前的美国经济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劳动力市场情况,美国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代价,把利率提高到更高位,才有可能缓解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