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黑龙江大桥顺利合龙,黑河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这两座中俄“双子城”从此深情相拥。图自黑龙江日报

中国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2021年生产量是美国近3倍,其中新能源车产量与销量均占全球一半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充电基础设施也是全球规模最大。

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均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球高铁建设70%里程在中国。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是美国的近2倍。全球20大港口,16个在中国。拥有100座以上摩天大楼(150米)的全球10座城市,6座在中国。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公司数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数量位居世界之首。

列举这些数据,决非是傲慢或炫耀,而是罗列一些基本事实。我担心,俄罗斯人没有看到中国巨大变化,还用老眼光看待中国。

我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周末市场买了一个冰淇淋,边走边吃,很美味,但迎面来了一位俄罗斯人对我说,你们中国没有吧?我当时对他微笑,我知道,他对我没有恶意。我想的是,如何邀请他到亲自到中国看一看。

第三,中国的高科技增长能力。

过去30年,中国对高科技的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中国对技术革命落后的恐惧,是天生的。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人都缺席,导致落后就挨打。20世纪末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中国人拼命追赶,产生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

21世纪的智能革命,中国人面临着美国的芯片打压,必须解决大量科技“卡脖子”的难题。2021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已基本与美国持平。但中国已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必须维持高科技领域的追赶之势。

中俄高科技的合作,势在必行。在符合国际规则、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包括中国、印度、巴西都应该会愿意为俄罗斯的技术进口替代做出贡献。

对中俄经济合作的建议

最后,我想,作为中国的智库学者,必须要为俄罗斯与中俄关系发展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尽管我知道,俄罗斯有许多优秀的学者都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