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新德意志报》11月2日文章,原题:德国经济继续立足中国2021年中德贸易额为2450亿欧元,一些德国公司十分依赖这个国家。缺乏芯片和销售危机对宝马或大众的打击要小得多,因为它们在中国很活跃。今年7至9月,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增加近40%。在Ifo经济研究所的调查中,德国制造业中几乎每两家公司就有一家表示依赖于来自中国的订单。中国不仅是销售市场和供应商,还是投资地。已有2300家大大小小的德企在华设立生产、服务和销售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称,“如果与中国发生经济冲突,一些(德国)公司甚至会面临破产。”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专家阿克曼说:“从中期看,绝对没有中国的同等替代者。”(作者赫曼努斯·菲佛,青木译)

英国《金融时报》11月3日文章,原题:抨击中国对欧洲没什么好处对中国的抨击已经足够多了,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上周回应对该集团有关计划——在中国扩张业务的同时在低迷的欧洲缩减规模——的批评时如是说。他认为,与其抱怨这家化工巨头对中国的100亿美元投资,还不如仔细审视一下自身的不足。本周将率领贸易代表团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薄睦乐说得没错。

欧洲的工业企业正艰难应对逆风。而巴斯夫决定在中国建造一家最先进的综合化工厂,绝非仅仅因为欧洲缺乏增长。这是一种最新迹象,标志着在一些欧洲大企业帮助下,曾满足于当世界工厂的中国正迅速成为世界创新国家。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尽管全球紧张局势对在华经营构成风险,但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宝马都大幅提高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如今全球55%的电动汽车在华销售,德国车企想保持竞争力,不仅要接触中国消费者还要吸纳在华开发出的专业技术知识。2007至2017年,这3家巨头仅在中国设立5个研发中心,2018年以来猛增至11个。 对巴斯夫这类企业来说,几乎没有其他选项。过去十年来,欧洲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减少1/5,传统优势遭侵蚀。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化学品销售中的占比将接近50%。如果巴斯夫不利用这种增长,其他人就会取而代之。薄睦乐是对的。抨击中国不会阻止任何必然发生的事情。(作者佩姬·霍林格,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