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再次召开大会,就俄罗斯乌克兰支付“战争赔款”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中方投下反对票。

而在一个月前的另一项涉俄决议中,中方却投的是弃权票。实际上,对于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一系列涉俄决议,中方有时会投反对票,有时会投弃权票,中方每次票型的变化,到底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以及背后释放的信号,值得我们分析。

先说最近这次关于“俄罗斯赔款”的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俄罗斯必须承担其对乌军事行动的法律后果,俄罗斯需要对乌克兰在冲突中的损失支付“赔偿”。决议还支持,有必要建立起一个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损失赔偿机制。

对此,俄罗斯方面认为,西方推动所谓“索赔机制”,是想盗取俄罗斯被冻结的海外资产。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目前有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普京的老搭档梅德韦杰夫则指出,联合国不应该找俄罗斯索要“赔偿”,而是应该去找美国,让美国去给越南、伊拉克等国家支付战争赔偿。

中方在会后也解释了投反对票的原因。中方认为,联合国大会不是司法机构,但该决议草案却意图通过联合国大会来解决国际法律争端,而这不属于联合国大会的职权。可以看出,中方投下反对票,不是因为“支持俄罗斯”,而是就事论事。

除此之外,中方另外一次就涉俄决议投反对票,是在4月份。当时联合国投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暂停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资格,中方对此投下了反对票。中方后来也解释了为什么投反对票,核心原因很简单——双重标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指出,当人权理事会频繁针对一些国家召开特别会议时,却没有对其他“某些国家”长期侵犯人权的行为采取有效行动。赵立坚这里提到的“某些国家”,相信大家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