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的言行明显属于选举造势,“对中美关系是具有破坏性的。在选举过程中,此类对中国的诋毁、抹黑、栽赃,会导致美国相当数量的普通民众,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群体,对中国形成负面观念,从而导致美国出台任何可能的建设性对华政策变得更加缺乏民意基础。此外,特朗普的选举造势在国际舆论层面也会产生一些破坏性影响”。对此,李海东认为,我们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做大做强自己,确保自身整体实力稳步发展,这是和美国打交道最重要的基础。同时,李海东还建议,我们也应在对外舆论层面尤其是对美舆论上有所作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批驳,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真实意图。

对于欧盟领导人的表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盟不可能完全追随美对华政策,一是因为欧盟没有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目标;二是中欧双方合作互利,在经贸等领域形成厚重的互利基础,在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上双方有很多合作点;三是欧洲在新冠未愈、经济恢复乏力的同时,又陷入因制裁俄罗斯而带来的能源和社会危机,日子很不好过。这些因素决定了欧洲无法跟中国“脱钩”。但受美国怂恿、在价值观、“政治挂帅”等因素的影响下,欧洲还是表态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性,重视跟中国的价值观和制度性竞争,指责中国市场不开放等等。但放眼未来,欧洲跟美国靠得再近也会是有限度的,中欧合作的基础依然牢固,只是会受到一些政治上的干扰,竞争特别是高科技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我们要加强沟通与合作,规范竞争,管控分歧,推动中欧关系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