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上篇“穷台”文章发布后,很多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还有人询问:那你说怎么办?

我就另开一篇,谈谈我的看法。

就目前态势看来,“被逼还手”是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其能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周边国家与欧洲的反弹。然而,采取被动反制只能抵消对手攻势,很难向目标推进,因此,主动创造“被逼还手”的环境,既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求借力使力,反制的同时还能向前推进。

别人怎么看我不清楚,我是这么看“新常态”的。

许多看似奇怪的对策要在一段时间后才看能明白。去年的“围台军演”,一开始令人觉得好像与事前中方对美的高调警告不对称,对美国的反击力度过低。但过了一阵子,从台美对此有点不知所措的反应,以及G20呈现的局面看来,这确实是一个改变台海格局的转戾点。到今天再复盘,事实证明,台美执政党都受到严重的内伤,而台湾又比美国伤更重。

这现象令人对“主动权”的看法有了更多维的认识,当时有人解释这是“后发制人式的主动”,不过我想,理论上此案例仍是“先发制人”,先发在哪里呢?在于洞悉对手的处境,己方事前的准备,与高调警告式的暖场。

形象点说,就好像已经设好了陷阱,并告诉对手陷阱在哪里,但对方明知是陷阱仍想试试运气硬闯,而最终,掉到陷阱里才发现误判情势,预期之外的伤害已造成。只有吃亏后才知道,原来主动权在别人手上,虽自以为先发,却由于准备不足,其实是陷于被动而不自知。

简言之,主动创造一个“被逼还手”的环境,才能解释中方在去年夏季至今一连串的布局,包含军事上的,外交上的,与经贸上的安排。

愈来愈多台湾的观察者认为,展望未来的台海局势,“逼统”才是实况,不过,到底谁逼谁,很值得琢磨。

到底什么是“逼统”?其具体样态是什么?以下先从美日说起,然后再看现在的台湾政局。

台湾有事,琉球没事,但关岛有事?

在太平洋彼岸,我们正目睹美国大分裂时代的乱象,党中有党,派中有派,权力结构复杂化,而内部分裂通常会转移到外交上,借由设定箭靶以寻求内部共识。于此,“进逼中国”恐将是美方寻求内部“勉强和解”最重要的支点。虽然看似危机重重,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有利于中方积极创造“被逼还手”的环境。

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认为是鹰派,不过,在其角逐议长的过程里,外界又发现共和党内还有更鹰派的小圈圈,他们认为麦卡锡不够鹰派,最后成功逼迫麦卡锡妥协。因此,直觉上不得不判断美对中的态度预计将更为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