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主权国家试图阻止别国投资其关键产业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取决于买家是谁。

今年1月初,荷兰经济部长米奇·阿德里安森斯表示,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为闻泰科技子公司)正在收购代尔夫特一家半导体初创企业,这起收购案可能会受到国家安全审查。最近几个月,德国和英国都阻止了中资企业收购芯片公司或晶圆厂。这与观察到的中国公司大举收购中小企业有关,而中小企业是德国工业的支柱。

这里的担忧来自经济层面:如果一家中小型公司是一个隐性冠军企业,在其所属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它被收购了,这难道不预示着技术和专业知识会向中国转移,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会流失吗?收购机器人制造企业库卡就是一个促使政治家思考的重要事件,该收购案最终以政府立法阻止此类收购而告吹。

不出口芯片制造机器的主要原因是,各国不希望失去某些他们认为涉及国家安全的能力(体现在公司所有权上)。这与禁止外国购买此类公司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欧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首先,全世界没有第二个阿斯麦,欧洲没有,全球也没有。此外,全球约90%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产自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公司。美国首先限制本国公司,现在是荷兰的阿斯麦和日本的尼康。

然而,其他国家也受到了间接影响:德国公司“通快”(TRUMPF)和“蔡司”(ZEISS)对阿斯麦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有100年历史的机床制造商“通快”提供二氧化碳激光器,这些激光器用于放大功率和脉冲,产生极紫外辐射,从而制造出能将1亿余个晶体管放置在1平方毫米结构上的芯片;有177年历史的高端光学制造商蔡司提供了镜片,以极精确的方式引导极紫外辐射。此外,位于比利时的先进研发机构欧洲微电子中心已经与阿斯麦密切合作了近30年。

一般来说,只有阿斯麦和荷兰政府有权决定向谁出售或不出售产品,上述阿斯麦的核心供应商因此也会收到牵连。

同样,在价值链的另一端,半导体买家担心,随着世界的脱钩,会有不同的芯片标准出现。在最好的情况下,世界科技将双向发展;在最坏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被迫要在不同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间选边站队。有些来我公司咨询的客户已经在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了。

除了那些受到间接影响的公司,只要有一个欧盟国家受到欺凌,其它欧盟国家都应做出一致的反应。很明显,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要在战略上给人团结一致的印象。

然而,这种反应相当微弱。相反,从表面上看,欧洲似乎在愉快地与美国合作。

1月27日,针对美国停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政策,欧盟发表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