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通胀削减法案》3月末公布详细规定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韩国汽车和电池业界都在盯着美国政府的嘴巴。对锂、钴等中国产电池材料依赖度较高的韩国业界正在密切关注“外国相关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的定义。美国政府最近的指导方针——去年12月《通胀削减法案》白皮书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这一点。

《通胀削减法案》只明确规定:“如果从外国相关实体那里获得零部件或核心矿物,则无法获得税收抵免。”12月份的白皮书也没有对此做出具体定义。虽然中国是“外国相关实体”的代表,但从现实来看,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在近期是不可能的。韩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景仁表示,鉴于美国财政部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白皮书透露出放宽关键矿产认定范围的可能性,对于‘外国相关实体’的相关条件,也需要观察细节规定,做出综合判断”,“白皮书主要条款中也有‘may(可能)’的表述,因此应该保留各种可能性”。

《通胀削减法案》草案发表后已经过了6个多月,韩国电池及材料企业向美国或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持续努力实现电池材料供应链的多元化。但是大部分工厂从开工到批量生产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今明两年韩国企业很有可能遭受直接打击。此前,韩国企业一直呼吁将电池材料相关规定适用时间“推迟3年”,但预计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

上个月13日,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福特宣布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电池生产线后,韩国电池业界的挫折感和混乱感进一步加剧。因为实际上等于是对中国电池企业进军美国本土市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德时代绕过《通胀削减法案》,只提供技术许可,生产由福特在美国当地进行。韩国电池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美国选择在本国吸引就业和生产设施,最终不惜破坏《通胀削减法案》将中国排除在电池供应链之外的根本方向。”“这样一来,从韩国企业的立场来看,今后以美国优先主义为先导出台的许多政策的走向将变得更加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