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学聪明了,用高仿海马斯、坦克甚至战机对付俄军,这仗有意思了

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报道,一家捷克充气公司可能向乌克兰提供了多达30架高仿“海马斯”。与真正的海马斯相比,这些充气诱饵神形俱兼,只有导弹连同随身携带的识别器进入高仿海马斯200米范围内,方可识别目标真伪。

不仅如此,这家捷克企业还根据用户的需求,一比一还原了坦克、火箭、渡轮乃至战斗机。鉴于上述诱饵的成本1万美元不到,我们姑且认为其给在乌克兰战场的俄军挖了个大坑。

坐视不理,会给真海马斯提供反攻机会;若用巡航导弹进行攻击,唯恐得不偿失,令业界耻笑。

不难发现,乌克兰军队变聪明了,变得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乃至将自己的软肋变为长项。既然俄军的武器库存足够多,索性摆出挨打态势,吸引敌方优势火力。待敌火力趋缓,攻击后劲不足,则趁机打出往返。

值得注意,破解敌方诱饵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俄方只要在导弹前端加装“图像和视频”特别处理系统并改变导弹的攻击模式,而非采用传统的惯性制导,便可将攻击成本降至最低。遗憾的是,受困于电子业和芯片产业的短板,俄方始终未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消耗战对于俄罗斯十分不利。须知“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并非俄方实现地缘目标的全部,俄方还想借机改革日益沉疴的军工体系,为民用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完成上述举措,须得及时结束俄乌战争了。

战前的乌克兰早已躺平,其根本不在乎自家经济在欧洲垫底。然而冲突的爆发,竟令乌克兰军工企业起死回生。据悉在美欧的帮助下,乌克兰已然可以生产巡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自杀式无人机,并实现对现有战机的升级改造工作。

诱饵战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虽说引诱对方来攻,多少有些被动挨打的意思。可你要知道,这是小国和大国维持拉锯战的最佳方式之一。历史上我军曾在朝鲜战争利用诱饵战打出多个往返。

纯军事角度看待,乌克兰此举很有战略价值。虽然它可能采购了捷克的高仿产品,但这又能值几个钱呢?俄罗斯高层须得谨慎对待进攻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也就是军界常说的交换比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