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中国的对外军事贸易出口份额正在逐年降低,但进口份额却在增加。

对此感到细思极恐的西方智库认为,这一迹象表明了中国正在将军工产能从外贸出口转移到满足国内需求,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很可能在为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乃至武装冲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外贸翼龙-3无人机

随着2023年第一季度逐渐走近尾声,各大智库机构制作的2022年总结分析报告也纷纷出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统计每年军火市场武器装备采购协议,记录各国军贸进出口份额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军售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而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的一项数据引起了许多海外军事观察家们的注意。

根据这份报告的说法,在2018-2022这5年间,中国的对外军售贸易出口份额较2013-2017这5年降低了33%。而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也从去年的6.3%降低至5.2%。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外贸直-10E武装直升机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对外军事贸易出口份额降低的同时,进口份额却没有跟着一起降低,反倒是提升了4.1%。这其中,尤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军贸进口份额增长最为明显,在过去的5年里足足增长了39%。

正是这种异常的变化,让许多海外军事观察家嗅到一丝不妙的味道。因为国家之间的军贸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军工产能转移。进口国有钱但没军工体系,而出口国就可以将自己军工体系中的一部分产能通过军贸渠道以成品装备的形式转移给进口国换取资金外汇。

而之所以会这么搞,是因为军工企业与其他生产企业一样,必须要保证武器装备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并且要控制好生产效率。

俄罗斯的坦克坟场就是产能过剩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