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德国展会。

德国经济对中国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分歧,原因有几个。一方面,稀土、制药工业或光伏系统的初级产品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无法摆脱。另一方面,在改变采购市场时存在成本显著增加的风险。

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的计算,近岸外包,即将公司采购迁回土耳其、北非或邻近的欧洲国家,将使国内生产总值(GDP) 减少 4.17%。如果由德国供应商独家供应,GDP损失甚至达到 9.68%。

德国企业投资中国增加。

因此,许多德国公司不顾政治风险继续推进在华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德国经济研究所 (IW)计算出,2022 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约为创纪录的100亿欧元。

下半年,大众又宣布将投资 24 亿欧元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在中国提升自动驾驶业务。 梅赛德斯-奔驰在 12 月宣布为中国投资数十亿欧元。 与此同时,宝马宣布计划投资约14亿美元扩建沈阳电池基地。

大众汽车在中国车展。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并不是唯一在其重要的中国业务中没有被柏林政府新政吓倒的制造商。 到本十年末,仅化工集团巴斯夫一家就将投资 100 亿欧元在那里建设新的基地。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薄穆勒在 2 月底表示,“但我们看到的机会大于风险。”

西门子在去年秋季宣布,打算将公司的部分业务迁往中国。尤其是,工业软件和工厂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的敏感部门“数字工业”将更强烈地面向中国市场。从中可见,与德国政府相比,德国企业能更加现实地看待中国市场,并乐观地看待中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