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4月19日刊发题为《黄英贤面临的选择》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学荣休教授休·怀特。全文摘编如下:

本周在堪培拉向全国记者协会发表演讲时,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勾勒出对亚洲秩序未来的美好愿景。黄英贤寻求的是一个没有哪个国家占主导地位、每个国家都有发言权、每个国家都可以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谋求自身利益和目标的地区。这一秩序的关键是她所说的“地区均势”。她认可中国财富和实力的增加将意味着它可以发挥比以前更大、更有影响力的作用。但她希望,中国的实力被她所谓的“多极化”秩序中的美国实力所平衡。

正如黄英贤所明显承认的那样,这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她说,美国仍将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不可或缺的性质已经改变”。她没有明确描述这种变化,但她的意思是确定无疑的。她的愿景是,美国将不再是亚洲的主导力量。相反,它将是众多相互平等的大国中的一个,它们将为了和平与稳定彼此平衡和制约。这就是“多极化”的含义。

不过,重要的问题是华盛顿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这是美国决策者对美国在亚洲未来的看法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澳大利亚如此坚定地宣布——最近是通过澳英美联盟——自己完全致力于支持美国的亚洲政策。因此,相当重要的是,美国在亚洲的目标与黄英贤代表政府阐明的目标是否一致。

所有证据都表明,美国人并不同意。相反,美国很显然无意与中国一起成为地区多极化秩序中相互平等的伙伴。它寻求的是把自己长久以来所享有的亚洲首要战略力量的作用永久维持下去。

那么,黄英贤倡导的多极化地区秩序如何能与她的政府无条件支持美国的亚洲政策的立场相调和呢?

答案很清楚,这不可能调和。黄英贤的演讲证实,在阿尔巴尼斯政府外交政策的中心,它对多极化亚洲未来的愿景同它与美国政策保持完全一致的立场之间存在深刻矛盾,因为美国的政策与它的愿景非常不相容。

或许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黄英贤在全国记者协会试图提醒我们,不要“仅仅从大国争夺主导地位的角度来看待地区未来”。坦率地说,这是荒谬的,因为美国与中国在亚洲争夺主导地位恰恰是促使她所说的地区秩序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她所说的我们迫切需要避免的重大战争风险的原因。

在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不应过度关注这些大国把戏时,黄英贤提到了澳大利亚前外长伊瓦特。她认为,伊瓦特1945年发起的旨在阻止大国主导联合国的活动,证明了她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中等国家和小国上的主张是有道理的。但是,伊瓦特输掉了这场战斗,再次证明影响国际体系发展的是大国,而小国在影响大国的行为时有相当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