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战争中,狙击步枪敌方目标的远距离狙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狙击手的有效射杀距离一般情况下在500米以内,特殊情况下才能超过1公里。加拿大狙击手在阿富汗战场配用16倍瞄准镜,击杀目标距离2430米,属于是极端情况。由于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距离越来越远,打击精度越来越高,会不会出现火炮也能狙杀敌人的效果呢?我们有必要说说中国团队研制成功一种“狙击炮”,能在16公里外点杀人类目标的火炮,这可就太厉害了。

据《南华早报》报道,北京的一个科学团队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激光制导炮弹进行了多次测试,可以击中 16 公里外人类大小的目标,并指出测试精度超出了预期,照片显示能命中靶中心目标。

要注意,激光制导炮弹正常的命中精度也就是10米以内,主要依赖破片和冲击波杀伤对手,而中国团队研制的这种火炮命中精度已经提升到分米级,与狙击枪打击目标时的精确相似了。

传统的激光制导炮弹,需要使用传统数学模型计算大量实时数据,再加上制导炮弹中的芯片比较简单,需要能承受大炮发射的巨大冲击和热量,导致修正弹道的能力仍然不足。

与传统数学模型相比,人工智能模型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并且可以绕过要求苛刻的对炮弹轨迹计算环节,让性能相对落后的芯片也能处理所需要的计算。可以这么理解:传统的精确制导炮弹因为装载的芯片性能不足,需要计算的数据过大,导致制导精确度会出现下降。而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之后,现有的炮弹就能大幅度提升命中精确度,甚至能达到厘米级别。

有人会问,炮弹精确搞得和狙击枪一样,有这个必要吗?当然有必要。

因为这种激光制导炮弹的成本远比导弹更低,更高的精度能防止附带损害和平民伤亡,并使战后重建更容易。炮弹的精度每提升一个数量级,就可以降低军队在作战中的炮弹使用量,还能极大的减少对后勤保障的依赖。

还有一点,炮弹能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精确度,意味着其他激光制民的导弹和炸弹也能提升精确度。也就是能让解放军的航空精确制炸弹、特别是个头较小的灵巧炸弹的精度都提升一个数量级,这个意义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