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已经看透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总体战略,对高层沟通不感兴趣,两军交流几乎不存在。”“中国已经做好脱钩的心理准备,并开始在各方面构筑防御体系。”“欧美对华‘去风险’策略难以为继,因为美国完全进入零和博弈心态,欧盟对双赢仍抱有希望。而且,中方完全可以用同样逻辑加以反制。”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作出如此判断。
这篇由美国史汀生中心特聘研究员相蓝欣的文章写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前,提出欧盟—中国关系太重要,不能脱钩,而要“去风险”,意思是说在有选择的某些领域,比如高科技和金融领域对华加以限制,而不盲目跟随美国全方位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文章指出,对于中国来讲,在战略对手的框架下谈论“去风险”,与美国的“脱钩论”大同小异,都是把国际安全泛政治化、泛经济化的遏制手段。况且,欧盟的提法把占世界人口和经济总量大多数的中国和非西方世界视为“风险”源头,恰恰是传统的白人至上论和殖民主义心态的延续。欧盟真正需要的是内审风险,“去殖民主义”心态,才能改善对华关系。
文章接着指出,有趣的是,美国一开始对“去风险”概念高度警惕,以为又是“战略自主”的新翻版。近日一反常态,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公开提出,美国对华也是遵循“去风险”而不是脱钩的原则。
文章认为,此举一箭双雕。首先,马克龙访华提出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尖锐批评,给拜登政府整合“民主同盟”的战略带来很大冲击。沙利文显然是为了迅速弥合美欧关系出现的裂痕。此外,借用冯德莱恩的概念,对美国整合西方在高科技和金融领域全面打压中国,极为有利。
但是,美国这一提法的受众对象不仅是欧盟,更重要的是中国。
一方面,中国已经做好脱钩的心理准备,并开始在各方面构筑防御体系,包括去美元化国际贸易市场的推进,和自主高科技发展计划。目前中方已经看透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总体战略,对高层沟通不感兴趣,两军交流几乎不存在。沙利文这个旨在降低对华经济打压调门的演讲,难以产生实质效果。
另一方面,沙利文采用欧盟的概念掩饰“脱钩”的实质,亦无说服力。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去风险”当是台湾问题。美国的一中政策已经渐变为公开的“一中一台”政策,战略模糊已经为战略清晰取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愿与中国一道“去风险”,却不断加码风险因素。
文章最后认为,看似趋同的跨大西洋对华“去风险”策略难以为继,因为双方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美国完全进入零和博弈心态,欧盟对双赢仍抱有希望。况且,这只是美欧的单边行动,中方完全可以用同样逻辑加以反制。中方可以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美欧投资进行有选择的限制,最终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