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电动汽车时代,唯一的赢家是中国!”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预测称,虽然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牵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但没有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是不可能的。
《纽约时报》17日发文称,“在决定今后数十年间谁能占据经济、地缘优势的电池竞争中,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赢家是中国。”并接着问道:“没有中国,世界能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吗?”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纽约时报》预测说,中国是从稀有矿物开采到冶炼、工程师培训、大规模生产设施建设等电池生产的所有过程的领头羊,其他国家要赶超中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纽约时报》称,咨询集团Benchmark Mineral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生产比其他国家加起来多2倍以上的电池,这也为中国的优势可持续性增加了砝码。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掌握了生产电池所需的大部分稀有矿物。因为长期以来,通过在其他国家的矿物资源上大手笔投资,获得了遍布五大洲的多数矿产公司的股份。根据商品咨询公司CRU Group的数据,全球41%的钴开采量、28%的锂开采量、6%的镍开采量和5%的锰开采量分别由中国控制。
中国拥有刚果的大部分矿山,该国供应世界上大部分钴,中国在印度尼西亚投入巨资,确保了稳定的镍供应链。以石墨为例,全球开采量的78%被中国掌握。美国企业也在制造合成石墨,但生产成本要高得多。
中国拥有的更大优势是,承担了生产电池所需的大部分稀有矿物的冶炼。电池矿物的冶炼过程需要的能源是铁或铜的三到四倍,中国企业可以以比其他任何国家都低的成本大量进行,而这些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可以轻易获得廉价的能源和工厂用地。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电池核心部件大部分由中国生产。以最核心的材料正极材料为例,不久前用镍、钴、锰制造的“NMC正极材料”还很流行,但中国推出了价格低廉的磷酸铁锂(LFP)产品,占据了全球正极材料市场的77%。
LFP正极材料可以成为西方克服中国对稀有矿物支配的迂回途径,但即便如此,中国还是先掌握了这一途径。
此外,中国企业还生产了92%的电池负极材料、74%的隔膜和82%的电解质。最终,在安装电池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领先于西方,这也巩固了中国对电池市场的支配地位。
同时,中国可以用北美或欧洲国家一半左右的成本运营大型电池工厂,这也成为竞争优势的因素。
虽然美国拜登政府通过实施《通胀削减法案》等措施进行追赶,但与已经在研究资助、政府合同、消费者补贴等方面投资1300亿美元用于“电池崛起”的中国差距很大。
正因为如此,专家们说,任何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在电池供应链上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