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英国转变策略,试图将阿富汗作为两国缓冲区,并在1895年与沙俄达成协议,将其划分在帕米尔高原的势力范围内,最终以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帕米尔南部边缘的狭长地带,作为两国势力范围的缓冲隔离带。

这条缓冲带便是瓦罕走廊,而当时的没落的清政府只能被迫接受,但是历史遗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中阿两国在1963年就边界问题重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 1963年至1965年双方一致协定下,两国界线从北部的克克拉去考勒峰为起点,直至南部5587米处的高地,界线长92.45公里,瓦罕走廊因此被一分为二,成为两国唯一的边界。

瓦罕走廊,作为我国通往阿富汗的最便捷通道,阿富汗被称为亚洲的十字路口,是连接西亚、东亚、中亚和南亚的重要节点,也正是因为险要的地理位置,才使得阿富汗成为大国角力的逐鹿场,瓦罕走廊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虽然瓦罕走廊的位置极其重要,但是两国并未在此投入任何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两地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仍然保持着相对原始的面貌。瓦罕走廊不进行建设和开发的原因,与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这里处于高山高原地区,除了6月7月和8月这三个月份外,一年中一直处于大雪封山的状态,而且缺乏耕地,很难发展农业生产,此外,中国和阿富汗接壤的区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大部分为人迹罕至的荒漠,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在这里修建一条公路成本极为昂贵,而且修建环境十分危险,当然,地形的困难相对容易克服,这也从未让中国人陷入困境,但是还有一些因素是要考虑的,例如修建公路的必要性和影响力,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即使修建了公路,也很难发挥公路的作用,毕竟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人,实际效益不大,而且阿富汗常年局势混乱,虽然有一个瓦罕走廊受到阿富汗国内的影响,也无法像古代一样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让我们顺利的通过瓦罕走廊到达西方,而中亚地区的局势则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