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放弃“世界工厂”头衔!
6月1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这是在写中国出口报道时,像公式一样使用的表达方式。使这种表达成为可能的决定性事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当西方和中国之间建起连接贸易的巨大桥梁后,海外投资如潮水般涌入拥有较低生产成本和巨大出口市场的中国。
此后,“中国制造”产品占领了美国沃尔玛门店,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誉。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主的中国经济规模也迅速扩大。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为2%,但去年已经上升到18%。英国广播公司后来在记录2001年发生的世界重大事件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911”恐怖袭击事件更大。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急剧动摇。最大的原因是跨国企业的“脱离中国”。就在人们苦于日益高涨的劳动力成本时,中美竞争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重组也扑面而来,一些西方公司开始离开中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
曾全身心投入中国供应链的苹果公司最近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也是出于这一考虑。最近《华尔街日报》也报道称:“成为世界最大人口大国的印度向中国拥有的世界工厂地位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中国政府改善经济体制的努力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从数年前开始就把构筑以内需为中心的自立经济作为经济政策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盯着出口。特别是,随着乌克兰事态的发展,中国更加希望拥有能够在西方制裁下生存的经济结构。
此举可能会给过去向起到“世界工厂”作用的中国出口中间材料而尝到甜头的韩国带来巨大危机。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韩国对华出口骤减,对华贸易收支连续7个月出现逆差。也有人忧郁地预测,中韩建交后持续30年的对华贸易顺差时代将不会再次到来。
尹锡悦政府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脱离中国”,但韩国出口企业却纷纷表示要拿出什么样的对策。在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复杂且可操作的措施,使韩国人民和企业能够坚持度过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