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指出,德国酝酿中的“对华战略”仍然没有定论。按原计划,它最早会在本月中旬出台,但目前德国内部的分歧仍然严重,文件很可能会延期出台。
这是德国困境的一个缩影。其实自朔尔茨政府上台,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的发展就走入困境。一方面,朔尔茨意识到,时代已经在改变,德国要率先对外交和国防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发挥德国的经济优势,把德国变成真正的地缘政治大国。
但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带来的威胁远远大于机会,德国不仅面临能源短缺、通货膨胀,还要面临美国的釜底抽薪。美国趁机吸收欧洲资本为自己所有,严重破坏欧盟工业体系,让德国雪上加霜。
陷入困境后,德国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处理对华关系。
2022年11月,朔尔茨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面。朔尔茨成为疫情3年来首个访问中国的欧洲领导人。
当前德国的瓶颈毫无疑问是经济发展受阻,而访问中国,是德国打破美国政治枷锁和国内政治束缚的第一步,但是中德关系和经济来往要进一步深化,恢复沟通远远是不够的,而是要重新定义对华关系,才能真正奠定深化合作的基础。
朔尔茨要求制定全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对欧洲的安全威胁、德国构建伙伴关系等作出新的安排。而这其中,分歧比较严重的就有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的对华战略文件。
德国政府内部对于对华战略存在争议,焦点主要包括台湾问题,以及允许中国企业在哪些领域进行投资这两大问题。
德国总理府主导的政府力图维持中德务实合作,这主要代表商人利益。德国商界反对与中国“脱钩”,因为德国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超过5500家德国公司活跃在中国。中国市场对德国工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减少与中国的交往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而绿党主导的外交部和经济部,则倾向于对中国更加强硬,他们更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坚决推动所谓的普世价值,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根本绕不过去。在他们看来,放弃台湾意味着所谓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加上受冷战零和博弈思维的影响,这个口子他们是不敢开的。这进而影响的就是经济合作,动不动就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来阻止合作。
台湾问题和经贸关系这两大议题背后,其实根本的推手都是美国。所以,德国的困境仍然是如何在中美之间站位,也无法躲开这两大议题。
德国对华关系很矛盾,似乎是一会儿友好、一会儿强硬。总体来说,当前德国对华关系正处于调试期和过渡期,一方面追求经贸合作的红利,另一方面保持政治上的距离。而具体能持续多久,就要看战略文件什么时候能出来,又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