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贸易战吧。如果21世纪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寻找中美竞争中共存的办法,真正的危险则是一场意外事件引发了冲突,造成双方都始料不及,也难以把控的后果。最可能的潜在爆发点当属中国南海。

中美潜在爆发点在南海

《纽约时报》2月3日头版刊登评论文章“中美能够竞争共存”

中方坚信,并在其2014年的立场文件中阐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表示其立场具有坚实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因为“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勘探和开发南海诸岛资源的国家,也是最早并持续对南海诸岛实行主权管辖的国家”。

一些沿海国家对此持有不同意见—最明显的是菲律宾,也包括越南,文莱,马来西亚,以及最近表示异议的印度尼西亚。他们基于本国历史和地理的记述,也提出其领土声索,这些声索有时相互矛盾。

美国则一直宣称不在这些主权争议上选边站队,并声称它只想确保地区水域的航行自由。

但是中国以多种方式谴责美国这种自诩的“中立”为虚伪。美国学者傅泰林(Taylor Fravel)也指出,美国政策中似乎有一种固有的矛盾:一方面声称要置身地区争议之外,另一方面在该地区的行动又不断抬头,尤其是在美国认定中国为“该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根源”之后。

此外,每当美国军舰驶进中国控制的南海岛礁附近,或者进入中国军舰巡逻的水域时,危险相遇的风险就会加剧。

2001年,美国海军侦察机和中国战斗机相撞,造成中国飞行员牺牲。中方当时扣留了美方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华盛顿方面并未正式对事件和牺牲飞行员道歉和负责,但在表示了两次“非常遗憾”之后,紧张的外交对峙才慢慢得以化解。此后,在2001年,接着是2009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美军舰和军机在南海多次近距离相遇。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海军明显增加了在中国的主权水域“航行自由”行动的次数,这些行动增加了冲突的风险。2018年9月,美国海军驱逐舰“迪凯特号”和中国海军驱逐舰“兰州号”在南海险些相撞,最近距离仅45码(约41米),可谓近年来最惊险遭遇。

如果今天在中国南海再发生一次碰撞,中美双方绝不会像2001年那样容易解决冲突。在华盛顿进攻性地故意激化同北京的竞争,但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国只会更加坚定地捍卫自身主权。修昔底德指出,战争动因不外乎三者:恐惧、荣誉和利益,中国南海一应俱全。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和海军舰队并在南海建立哨所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特朗普政府在其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中,定性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还称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

中国继而在2019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回敬美国是“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和“挑起和加剧大国竞争”。

双边竞争似在升温,那么问题来了:中美如何避免冲突,或者一场新的冷战?答案恰恰是,重温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