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间智慧能造成这样,那自己的学识又何尝不能创造“奇迹”呢,这是那时邵长专唯一想做的事。

他回到学校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世界三分之一的竹子都在中国,人们却总在和木材死磕,相比树木,它只要三五年便长好了,相比石材,它随处可见,更不用昂贵的运输。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尽管这样,中国的竹子品种就有250多个,分布地区更是占了半个陆地。

为了找出最合适的竹子,邵长专和团队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毛竹,不仅在许多农村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随风恣意摇摆的毛竹,仅巴掌大的小竹筒,竟能承受15吨的重压。

换言之,一辆装满渣土的八轮大货车,只需要四根巴掌大的竹子就能撑起来。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除此之外,为了让竹子“长命”,不被风蚀、虫蛀、水冲发霉,他们更是做了无数次试验,只为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让它健康地活得更久一点。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他们手中的竹子,经历过各种高温处理后,竟能毫无伤害地被使用至少30年。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这群才二十多岁的学生,甚至跟着民间老师傅们学习了半年的木工活。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毛竹极易开裂,却在老师傅们灵巧的手艺下,让薄脆的竹子变得像木头一样坚实。

因为老师傅们的经验,中国建筑美的精益求精展露无遗。

重庆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