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苏联军事发展也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得到二次发展,大量科研机构和名牌大学也加入其中。一些专家不断用实战举例:由于美国曾严重低估日本,导致美军面临零式战斗机危机和氧气鱼雷危机;二战后大裁军且低估中国出兵决心,导致美军损兵折将并甚至险些彻底丢掉朝鲜半岛。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发言强调,鉴于类似教训和苏联的强势崛起,因此美国军工发展乃至军事预算绝对不能马虎,才能避免比珍珠港事件这样的惨败重演。与类似发言同时到来的,则是这些专家的各类军工技术方案。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有多大?如何牟利?

冷战时代不但意味着世界处于阴云笼罩下,也是一个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看到这一点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化、生物医药等行业也逐步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中的一员,一些此类新兴技术开始和军工巨头企业绑定,而军工企业巨头则和财团绑定。

例如花旗银行控制了波音公司;洛克菲勒控制了西屋电子和玛丽埃塔;摩根则控制了通用电气、通用电力和格鲁曼;洛克希德·马丁则直接找到加州财团作为靠山。这些军工集团不但提供了美军历次战争中的武器,而且也通过向他国销售武器获得了惊人的利润。

俄乌冲突的本质——可怕的美国军工复合体

▲冷战中,不少跨时代科技方案也和军工复合体密切相关

此类利润越高,军工复合体和美国政府的双向人才流动就越频繁。小布什上台后,有30多名原军企高官成为政府高级决策人员,由此催生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各大军工企业也获得了海量订单。另一方面,一些军工企业也争相聘用五角大楼的退休人员,因为这些人的人脉可以进一步为其利润上下打点。

早在1999年,就有一名美国议员一口气将价值2.58亿美元的31个项目列入了五角大楼的年度预算中。当然,这一切背后就是美国普通民众的财政收入落入军工复合体手中,而一些被列入“对立文明”的国家,就要面临战争阴影了。

另外,美国的盟友往往也会为此买单。近年来,不少代表军工企业利益的美国政客就借口俄罗斯威胁欧洲而鼓吹北约东扩,进而迫使西欧一些国家购买美国武器,例如美国驻丹麦大使就极力要求丹麦购买F-35战斗机,而这种战斗机就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