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制导炸弹的生产装备数量为何长期上不去?

一直有首先满足国外客户订单的“传统”。典型的就是SU系列战斗机和S300和S400导弹系统。都是首先满足国外订单;只有国外订单全部履行完合同。才开始不紧不慢地生产本国各军种的订单。这就造成SU系列战斗机和S300到S400导弹,在海外的准备总数量,比在其内部各军种装备总量还多的奇怪现象。而如果某类武器长期没有国外客户,甚至是有国外客户但是订货数量太少。那么其生产就会长期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其综合技术升级也会进展缓慢。一般来说,激光制导炸弹应该主要是伴随大型战斗机出口;但是SU系列和米格系列海外客户,似乎只注意为他们采购的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一类的武器,对地攻击武器采购的数量极少。即使有,也是三五十枚的小批量。这就造成在SU系列战斗机和S300到400导弹上,

激光制导炸弹的生产装备数量为何长期上不去?

其自家空天军可以常年“蹭”海外客户订单完成之后的“惯性”产能,也就是可以拿到一些尾货。但是激光制导炸弹一类的专业对地弹药,海外的订单本来就少。就导致其空天军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连尾单和尾货都淘不到的程度!除了生产上的原因,其实还有技术上的因素。不要以为大量装备激光制导炸弹,只需要埋头生产炸弹本身就可以了。其实比生产精密炸弹更复杂的,是生产配套的专用光电吊舱。这个才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而专用吊舱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高端光学部件和高端芯片。这两样又是生产方奇缺的,基本都需要对外进口。在生产单位外汇本身就有限的情况下,更没有热情和动力去生产配套的吊舱。因此缺乏高端制导武器,不仅仅是缺乏某种武器本身,而是整个体系都严重“肌无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