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战略概念中又添加了处理地区危机的职能。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反恐成为全球热点。北约在几年后更新战略概念时又添加了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内容。

2021年,北约抛出新的战略概念“北约2030年议程”,在将俄罗斯列为主要对手的同时炒作“中国威胁”,宣称要减少各成员国在威胁认知上的差异,要加强政治融合。

可以看到,北约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欧洲范围,它的黑手越伸越长,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到眼下的俄乌冲突乃至“印太地区”,北约不断鼓噪威胁和对抗。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罗伯特·韦德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写道,渲染外部敌人的威胁,实际上是为了黏合北约内部成员。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一再为乌克兰局势“火上浇油”,促使俄乌冲突升级,目的之一就是迫使欧洲抛开在北约战略概念上的分歧,加强欧洲与美国的政策捆绑,这样自然就能消解北约冷战以来的“身份危机”。德国《商报》评论,这场冲突对“脑死亡”的北约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

违背历史潮流

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指出,北约作为冷战产物,秉承过时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搞集团对抗,追求“绝对安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包括在俄乌冲突中的“拱火”行为,北约的所作所为毒害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全隐患,违背广大发展中国家意愿。

美国《外交官》杂志指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应对乌克兰危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有着明显分歧,“这些国家的态度反映了对加剧地缘政治对抗做法的警惕”。

拉丁美洲新闻社评论,俄乌局势紧张时北约和七国集团召开峰会,北约谈论武器,七国集团甚至没有停下来看看通胀水平、失业率、新冠疫情以及世界各地的大量难民。在布鲁塞尔,他们只谈论火药,而不是食品或药品。

挪威东南大学教授、《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编辑格伦·迪森发表的分析文章认为,世界正向多极时代转变,北约却自我定义为一个“永恒的力量”。在北约霸权的语境下,入侵成了人道主义干预,政变成了民主革命,而颠覆政权成了促进民主,炮舰外交成了航行自由,酷刑成了强化审讯技巧,势力范围成了一批治理有方的国家,军事集团扩张成了欧洲一体化,支配成了从实力地位进行谈判,清除乌克兰媒体和政治反对派成了捍卫民主防止俄罗斯发动混合战争,而俄罗斯要求北约保证不搞扩张主义则成了侵犯民主与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