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防部发言人6日和7日接连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炒作其巡逻机在中国周边遭解放军战斗机“干扰”做出回应,称外方军机做出“危险挑衅行径”,并严重威胁中方主权安全,中国军队采取的应对措施专业安全、合理合法。那么从国际上看,战斗机通常如何拦截逼近己方领空的外国军机?
中国军机遭日本战斗机抵近监视
距离多少米算“安全专业”?
当有不明飞机接近本国领空附近一定距离或者进入防空识别区时,派出战斗机进行查证,必要时进行拦截、外逼,是各国普遍做法。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7日就澳大利亚炒作中国军机“干扰”澳大利亚军机事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5月26日,澳大利亚1架P-8A反潜巡逻机进入中国西沙附近空域抵近侦察,不顾中方反复警告,连续逼近中国西沙领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澳军机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由此可见,解放军派出战斗机对澳大利亚军机的识别查证和驱离过程,符合各国的通常做法。
从谭克非的表态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军机“不顾中方反复警告,连续逼近中国西沙领空”,这才是解放军军机进行警告驱离的直接原因。事实上,针对不顾警告执意逼近的外国军机,尽管如何拦截外逼、在什么位置开始拦截外逼,目前还没有全球统一的流程和标准,但大致都遵循先远距离无线电接触,后近距离伴飞外逼的原则。拦截方在距离目标机一定距离外,使用公共无线电频道进行警告、驱离。如果对方仍然不作出反应,执意向己方领空逼近,负责拦截的军机会进一步靠近被拦截飞机,通过诸如摇摆机翼这样的战术动作,进行警告、外逼,甚至引导迫降。
在拦截对方飞机过程中,有时候飞行员会用一些非常规动作或方式以摆明态度。例如,通过围绕对方飞机进行桶滚机动,或者穿越其航线、近距离压迫外逼等“花式动作”进行威胁。更严重的情况下,拦截方会利用机载雷达进行锁定,这时对方战机的告警装置就会发出警告。但这种做法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既可能导致事故,又容易引发外交纠纷,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为各国军方公开提倡。
极端的案例则是双方军机危险接近甚至碰撞。最著名的就是冷战期间的“巴伦支海空中手术刀”事件。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上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的挪威空军P-3B反潜巡逻机遭到苏军苏-27战机拦截。苏-27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在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从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其垂直尾翼在P-3B的右外侧发动机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不过这种极端案例极为少见,甚至有观点认为苏-27的这次行动是飞行员未控制好战机,近距离接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