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们说过俄罗斯的核动力鱼雷,波塞冬,就是一发射出去能带着核弹头在海上高速溜达好几个月,让美国处处设防还很难防御的那个。而《南华早报》前几天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核动力鱼雷项目。

南海早报这么说,是因为在中国的《水下无人系统学报》,发表了一篇公开论文,中国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概念,说可以研制鱼雷使用的一次性核反应堆,利用这种微型核动力装置,让鱼雷以超过30节的巡航速度持续航行200小时,在最后阶段鱼雷把反应堆抛到深海,启动电池发动常规打击。我一看这个思路,有点像一个水下的二级导弹或者核动力无人攻击潜艇。巡航段要求的速度不高,所以用了一个输出功率不大的反应堆,等接到指令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候,就要把反应堆抛掉减轻重量,然后启动电池进入高速冲刺阶段,这个阶段速度达到50节以上就不稀奇了。

如果再对比一下中俄两种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双方考虑的作战对象好像明显不同,俄罗斯的波塞冬用途很明确,就是带着大当量进行战略核威慑、战略核打击,如果针对的就是对方的城市或者港口,也不需要什么精确制导,最多定期上浮到通信深度,利用数据链接收指令,通过格洛纳斯或者别的导航手段修正一下自己的航线就可以。

中国研究人员设想的鱼雷,仅仅考虑200小时的航行和30节巡航速度,而且要进行末端冲刺,看上去更像是希望鱼雷体积更小,不需要专门的平台去携带,并且核常兼备,能够携带核弹头进行战略威慑,也能带常规弹头对敌人远程水面舰艇进行打击。

核弹头打对方沿海城市很好理解,去干掉对方一个编队也可以。但是要鱼雷带着常规弹头航行200小时去打击的目标,恐怕必须特别有价值,否则这种鱼雷的效费比说不过去。比如让鱼雷去打躲在东风26射程之外的对方航母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