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跟踪和定位600公里之内的可疑物体。电磁战列舰同时具备224坑的大型垂发单元。可以发射ASBM超远反舰导弹,最大射程7000公里。同时装备96枚射程3000公里级的巡航导弹,主要对陆上对手进行密集攻击。也就是1000公里之内采用电磁炮齐射攻击。而1000公里到7000公里则用自身携带的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进行远程精确覆盖。至于自身的防御,远距离采用电磁炮加电磁导弹、电磁鱼雷结合的模式,末端拦截则采用高能激光为主。同时在主要部位设置电磁装甲,提供相当于1000毫米级普通钨合金装甲钢的等效防护。可以硬扛大部分反舰导弹或者重型鱼雷的直接命中。电磁战列舰的整体外观为狭长的深V低干舷造型。全长在300米级,最大型宽在30米上下。标准排水量1.8万吨,而满载排水量为3万吨,

两者差异巨大。主要在于作战期间主要船身都隐蔽在水下;上层建筑采用全隐身化设计,因此雷达和红外综合特征只相当于500吨级的轻型舰船。电磁战列舰采用2台专门设计的高效紧凑堆,合计热功率超过100万千瓦。随时提供35万千瓦级的持续电能。以供应全舰武器和传感系统有足够电力的同时,还能提供37节以上的极限航速。可以以30节的超高巡航速度持续机动1万海里。对任何水上水下的目标展开不间断的追S!这套双堆系统未来也可以直接作为12万吨级以上超级航空平台的核心动力。同样采用全电无轴无舵机的全向泵推模式。在技术成熟后可向磁流体推进模式过渡,具备优异的静音效果有利于深海反潜。初步建造2艘同型舰,在经过3到5年的测试证明完全合格后,则开始批量建造。

预计建造总数至少是同时期12万级超级航空平台的数倍。在一定意义上,3万吨级电磁战列舰无论在攻击还是防御性能上,都已经达到了人类水面舰艇的新高度;具备在未来上百年内代替传统航母战斗群成为新一代海上作战中心的实力。最大的技术限制不在平台本身,而是看全球传感体系能不能为其提供及时准确的目标指示。只要坐标清楚无误,即使对手是天王LAO子,也能一次齐射将其轰上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