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黄色序号示意的3个大弹坑,坑沿的泥土呈现放射状的抛射痕迹,是典型的战斗部触地爆炸形成的。以СУ-30СМ多用途歼击机和СУ-24М攻击机的尺寸作为参照,二者的全长大约是22米,反推出弹坑的直径在15米左右。对照下图中爆炸当量与弹坑直径的比例关系,黄色序号示意地弹着点与乌克兰自产的“雷霆-2”战术导弹的威力相匹配。但是,在黄色序号2处的弹着点右侧,黄色箭头指向的位置,掩体中停放的СУ-30СМ多用途歼击机外观基本完整。由此可以推断,黄色序号1和3处的弹着点,不至于让红色序号1、2、3、4位置的掩体中飞机面目全非。

放大图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蓝色标记1、2、3的位置,能看到直径很小的触地爆炸的弹坑,而蓝色标记4的弹坑,则是触碰到目标后在空中爆炸的结果。除了蓝色序号1的弹坑偏离稍大外,蓝色序号2和3的弹坑,非常准确的砸到了掩体里,圆概率误差CEP<10米。从爆坑的尺寸推断,装药量大约在15~20千克。而且,红色标记1处被炸毁的СУ-30СМ多用途歼击机上,也能看到类似的弹着痕迹。奇怪的是,蓝色标记的弹着点在散布、数量和尺寸上,与“雷霆-2”和ATACMS的单一杀爆战斗部与集束多用途战斗部均不匹配。

在对照了俄乌战场上苏联遗留、乌克兰自产和北约援助的武器弹药后,一个恐怖的结论浮现出来——这大概率是PrSM“精确打击导弹”的杰作。也就是说,美国将原定于2023年列装,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的新型战术导弹,送到乌克兰战场进行实战检验。此外,白色标记处被炸毁的仓库附近,并未见到弹坑,但是有横向抛射的痕迹,大概率是RGM-84L“鱼叉”或者РК-360МС“海王星”反舰导弹对地攻击的结果。

对萨基基地的袭击,是一次多要素联合远程火力突击。而在袭击发生前,俄方并没有获得及时的侦察预警,面对多类型目标的混合突击时,附近部署的防空系统根本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台伪当局显然受到了乌克兰战场经验的“鼓舞”,果断放弃引进M109A6自行加榴炮,转而采购M142“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面对ATACMS和PrSM两个“撒手锏”,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