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利用高超音速导弹无法被有效探测和拦截的特性,开发了自己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在轨高超音速导弹”。这份报告还科普了“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历史。“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苏联研制了R360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相比发射后便不能控制的传统洲际导弹,“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绕地飞行和可控发射的特性让其能够从美国反导系统的探测盲区发起攻击,无论是生存能力还是打击突然性都非常出色。在巅峰时期,前苏联曾经部署了多达18枚R360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不过前苏联的这套“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只要美国弥补上了导弹防御系统的探测盲区,依然能够被轻松拦截,毕竟其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的弹道导弹。

区别于前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R360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中方的“在轨高超音速导弹”用的是机动性更好的滑翔体高超音速飞行器作为洲际导弹的弹头载具,而不是传统洲际导弹的“重返大气层载具”,不仅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机动变轨并在较低的高度飞行,还能在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像海豚一样滑行。进而能够打击更远距离的目标,并且几乎无法被现有的反导系统拦截。

这份报告还透露,考虑到任何以高超音速运动的物体发射“弹头”在技术上来说都是异常复杂,五角大楼认为即使是中国也无法攻克这个难题,因此当五角大楼在得知中国的“在轨高超音速导弹”进行试验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下子被中国拉开这样大的差距,五角大楼心里的落差之大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