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印军缺少足够的自行榴弹炮。虽然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了500门火炮,但是其中只有18辆K9自行榴弹炮,其余都是不具备快速机动和部署能力的牵引式火炮,需要依托永久和半永久工事进行部署。虽然印军还部署了3个团共54门M777超轻榴弹炮,但是缺少足够的支奴干直升机(整个印度军队只有15架),因此这些M777也只能当做普通牵引式火炮来用。
这意味着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的火炮,除了能够随时跑路的18辆K-9自行榴弹炮,其余482门火炮的详细坐标信息早已经标记在了我军的军事作战地图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火控计算机里。简单来说就是固定靶,按照我军300远火点名一般的打击精度,只需要482枚制导火箭弹就能基本全部摧毁印军部署在中印边境的火炮。
当然,如果只是单一的射程和机动性优势,那还算不上碾压,作为地面部队最主要的支援武器,火炮关键还是要打得准,生存能力强才行。而我军部署在中印边境的炮兵之所以能够碾压数量占据优势的印度炮兵,真正原因还是印军炮兵的第三个缺陷:“信息化的缺失”。这里的信息化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另一方面是“信息高速共享能力的缺失”。
“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指的是印军缺乏足够的手段和装备来获取其所需的各类信息。而所谓的“足够的手段”,指的就是情报获取的方式,比如太空中的侦察卫星,空中的有人侦察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和炮侦无人机机,以及地面的炮兵侦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