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 上海港外的花鸟山锚地,一艘俄罗斯货轮在此停泊了整整两天。让人奇怪的是,停泊期间上海港务局多次用无线电呼叫该船,但都没有应答。

与此同时,总参装备部也接到俄罗斯武器公司驻华副代表佩利申科上校的通知,说苏27的部分设备已经从俄罗斯运抵上海。原来,这艘徘徊在港口外并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货轮,正是前来送货的“特资船”,也就是运送军事物资的货船。

得到消息后,总参装备部立刻派专项办主任马庆华、空军专项办主任杨亚群以及翻译刘慧中三人,和佩利申科上校一起从北京飞往上海,准备接货。但他们到了现场后,佩利申科却和上海港务局发生争执,差点导致装备无法卸载。

1991年8月,在引进苏27的合同签订后不到半年,苏联国内局势就陷入动荡之中。

从1991年8月12日起莫斯科及周边地区的街头开始出现大量坦克和装甲车,社会秩序开始混乱,当地人已经无法正常生活。正在筹备的中苏混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也受到严重影响。

前来参会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登机前,被迫临时取消行程;包括中央军委军品贸易办公室主任曹刚川将军在内的中方先遣组,也被困在莫斯科的饭店里无法撤离。

此时“906工程”的合同刚刚开始执行,虽然已经有中国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分别在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培训,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也一直在担心:飞机还能不能顺利拿到?

几个月后苏联宣布解体,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表示俄罗斯将接替苏联,继续履行对华军贸合同。苏27项目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开始继续推进。

1992年3月,苏联解体后的第三个月,第一批海运而来的苏27地面保障设备终于运抵上海,但在接货的过程中却出现意外,起因是俄罗斯继承自苏联的一个“保密条款”。

当时,总参装备部的三名代表和佩利申科一起赶到上海,他们马上和上海港口办的领导开会,协调装卸事宜。

会议中佩利申科提出,根据前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制定的“80号船队保密规定”,苏联向国外运送武器装备的货轮抵达目的地后,必须由苏联驻当地的武官或军事代表登船,指挥货轮卸货。